我們慢慢發現,上述弔詭並非存在於語言本身,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
」我敢打賭,一半以上的父母都這麼做過,甚至有一派教養文會說,當孩子反抗、鬧情緒,你要緊緊抱住他,讓他感受你的愛,然後他就會平靜下來。就像善書或教堂會有地獄圖,這本書也以震撼教育的方式在勸大人向善,提醒他們不要誤入歧途,不要虐待兒童還振振有詞。
許多大人對孩子做的事,如果是對另一個大人做,就會被當成是性騷擾(捏一下他們的臉說好可愛)、暴力行為(打耳光、用力扯著他們的手往前走)、公然羞辱(「你看看你,怎麼什麼都不會呀」、「要用一下你的大腦啊」)、侵犯隱私(把他們從小到大的照片po上網,包括裸露的照片和出糗的照片)。我叫了他們好幾次,他們不想走。讀一讀可能會想起生活的片段,或是在生活中,偶然想起書中的字句。多麼有詩意的畫面,而且很真實。如果在鐘響前,我們還為了保留力氣,有一點點矜持,現在我們則完全放手一搏。
聽起來,我們大人是很殘忍很愚蠢很沒品的生物?這整本《孩子有受尊重的權利》其實是一本「靠北大人」大全?嗯,也不是啦(雖然真的長得很像)。受尊重是孩子的權利,不是大人的施捨「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感覺到:大的比小的更重要。與佛法唯一不同的是:B型人格者明知虛相幻化無窮,卻還是將七情六欲攪和其中。
而身為受害者的老婆先是全然原諒對方,然後又詛咒老公是惡魔,應該受到公眾唾棄。事實上,B型人格者的世界就真如《金剛經》所言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因此,每當新聞報導中出現諸如「男子先拿出扁鑽捅老婆一刀,然後在警局失聲痛哭,對老婆表示『我愛妳,請妳不要離開我,妳離開我的話,我要去死』。他會不斷累積社會託付給自己的能量,並一次在爆炸性事件中徹底返還。
一位B型人格者對社會產生影響的能力大小,決定了他會是一顆怎樣的不定時炸彈。社會資源豐富、智慧較高者,若能碰上不錯的機運,自然就會有不錯的表現。
愛就是愛,恨就是恨,兩者涇渭分明,雖然可以化解,但絕對需要假以時日,並且經過多次的諒解、寬恕,或是反向的失望、原諒、絕望的歷程。越是位高權重或家喻戶曉,他的影響力就會越深越遠。B型人格者身上那條真實與虛幻的界線相當薄弱,是與非,愛與恨,真與假,做與沒做,往往是重疊的狀態。或者說,吸引他人目光只為了風光自己,挑撥離間只為了認真分化,玩弄別人只為了專心玩弄。
至於演出精不精采?吸不吸睛?則要看他的聰明才智與社會資源。比如先是很認真地給出一連串承諾,再淡然地全部否認,等對方快崩潰的時候,才依對方的渴望拋出一些甜頭,不斷玩弄對方心中僅存的一絲希望。B型人格者可能在某天密告你,但幾天後,又毫無罪惡感地跟你見面,稱兄道弟。至於他為什麼密告你?理由可能只是「剛好看到網站上有檢舉信箱,好玩按按看」
B型人格者的思想、動機與行為往往也是如此。而且他們又很喜歡分化自己的觀眾,讓觀眾彼此激化,所以常會歹戲拖棚,又是吞藥,又是割腕的,除了害一堆人氣急敗壞、彼此衝突,還搞得雞飛狗跳,甚至火爆收場。
一位B型人格者對社會產生影響的能力大小,決定了他會是一顆怎樣的不定時炸彈。至於他為什麼密告你?理由可能只是「剛好看到網站上有檢舉信箱,好玩按按看」。
而身為受害者的老婆先是全然原諒對方,然後又詛咒老公是惡魔,應該受到公眾唾棄。倘若擁有的社會資源太多,遠超過他能駕馭的極限,就會開始讓自我膨脹,使得演出越來越困難,到最後,終會迎來「爆炸性謝幕」的一天。因此,每當新聞報導中出現諸如「男子先拿出扁鑽捅老婆一刀,然後在警局失聲痛哭,對老婆表示『我愛妳,請妳不要離開我,妳離開我的話,我要去死』。他未必是裝的,更不是什麼「城府極深」,他可能真的完全沒想過要害你。愛與恨如此,是與非、對與錯,又何嘗不是如此?所有的關係、愛憎、感情,都是一步一步慢慢累積的,不會一蹴可幾,但也不會突然之間銷聲匿跡。至於演出精不精采?吸不吸睛?則要看他的聰明才智與社會資源。
越是位高權重或家喻戶曉,他的影響力就會越深越遠。文:陳俊欽 真實與虛幻只在一線之隔 對於一般人而言,關係與感情建立不易,然而一旦建立,就會出現恆常性,不會說消失就消失。
B型人格者可能在某天密告你,但幾天後,又毫無罪惡感地跟你見面,稱兄道弟。事實上,在他們決定走上歪路的那一刻之前,往往是被自己無私的愛所充滿,毫無犯罪意識,直到臨界點終於到來──因為東窗事發,他們終於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什麼,乾脆一不做二不休,發狠把壞事幹到底。
有些時候甚至會動搖人們的社會價值。這一切為的是什麼?不為什麼。
不要懷疑,把你搞得雞飛狗跳的大整肅,可能就只是基於一個這麼荒謬的原因,至於後續的懊悔、愧疚,以及惱羞成怒、先聲奪人的指責,甚或恩將仇報,都只是事後為了合理化自身行為才編造出來的。反社會型人格正好相反,他們喜歡利用虛實之間的差異來迷惑其他人的心志。你可以說他們幼稚,或是像猴子一樣,就算毫無情緒與利益糾結,仍能輕易按下那顆引發終極核戰的按鈕。就社會影響力而言,邊緣型人格者的影響當然沒有戲劇型人格者來得大,但若是以棘手的程度而言,那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也正因為真切,所以才特別動人心弦,難以察覺異狀。B型人格者身上那條真實與虛幻的界線相當薄弱,是與非,愛與恨,真與假,做與沒做,往往是重疊的狀態。
這型人格者本來就以別人的注意力維生,越能吸引注意力,他們就會願意做越多演出。那些吸金詐騙者還沒捲款潛逃前,他對旁人、粉絲的愛,每一分都是真切的。
」沒有什麼是絕對的,也沒有什麼不會改變的。他會不斷累積社會託付給自己的能量,並一次在爆炸性事件中徹底返還。
緣盡時,親如弟兄者亦如陌路。世事無常,時而為寬恕與涕泗俱下的大和解,時而為咬牙切齒與欲滅滿門的深仇大恨,導火線可能只是擦身的一眼,亦或酒過三巡的不當玩笑,這些對於B型人格者來說都是司空見慣。事實上,B型人格者的世界就真如《金剛經》所言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但他的「演出」能否長長久久,足以安度一生,並留下美名傳頌後世,則要看個人的智慧與自制能力。
比如先是很認真地給出一連串承諾,再淡然地全部否認,等對方快崩潰的時候,才依對方的渴望拋出一些甜頭,不斷玩弄對方心中僅存的一絲希望。如果我們不要為了尋找背後的「真實」而拋棄眼前的「現象」,那麼對於B型人格者而言,每一句話都可以當真──當然,也可能只是隨便說說而已,是真是假,說不定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。
這就是為什麼B型人格者一旦幹出大事,常常讓人相當震驚的緣故。與佛法唯一不同的是:B型人格者明知虛相幻化無窮,卻還是將七情六欲攪和其中。
在4種子人格當中,最容易吸取群眾目光與資源的,自然首推戲劇型人格。當旁人沒進一步追問的時候,他們就好比薛丁格的那隻貓,關在箱子裡,半死半生,既生又死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拔十失五网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